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霞葛镇传统社会调查(2)

2016-8-23 12:22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389| 评论: 0|原作者: 黄木尊李应梭

摘要: 宗族社会概况 霞葛镇现有人口(2005年底统计数据)30713人,其中溪东村1952人、五通村6411人、庄溪村3961人、天桥村5757人、南陂村5444人、坑河村2726人、华河村2309人、司下村2411人、庵下村1354人、溪林村739人, ..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宗族社会概况

霞葛镇现有人口(2005年底统计数据)30713人,其中溪东村1952人、五通村6411人、庄溪村3961人、天桥村5757人、南陂村5444人、坑河村2726人、华河村2309人、司下村2411人、庵下村1354人、溪林村739人,全部讲客家话。黄姓有12000 人,住在五通、庄溪、溪东、溪林等行政村;江姓9000多人,住在天桥、司下行政村,以及坑河的上坑头、下坑头、寮屋洋、小元中,庄溪的井北楼、华河的黄茶;林姓7000多人,住在南陂、庵下行政村,溪林村的桃李林;田姓800多人,住天桥村的石桥、下村子自然村;陈姓700多人,住在坑河村的楼下自然村;杨姓500 多人,住在华河的杨屋自然村;赖姓600人,住在华河的下河自然 村;李姓80多人,住在华河的黄茶;涂姓100多人,住在五通的下涂自然村;卢姓400多人,住在华河店下坪、天桥下坝自然村,还有罗姓3户住溪东罗屋,郭姓1户郭伴荣住庄溪的庄头。该镇的黄、江、林三大姓占全镇总人口近90%,现把他们传衍发展情况分述如下。

1.黄姓

霞葛黄姓开基祖有两支,俗称上黄(五通黄)、下黄(庄溪o )据五通村黄草齐保存,由十一世黄因,字怀修编写的《黄氏族谱》记载:元延柘甲寅年(1314),宁化石壁村黄潜善的第七代孙黄搁(原名黄元隆)只身到霞葛五通村深里楼劳作兼  “仙师",娶妻张氏,传下四子:文通、文达、文选、文远长子黄文通分住半头村,后传衍溪东行政村,以及五通行政村的径口城、马子堀、丰田洋、布林下、马安石、新娄子、坑背田、寮寨等自然村,成为黄姓最大的支派;次子黄文达分住陈坑村,三子黄文选分住官陂径头村,后移往广东;四子黄文远留居深丘里。

五通黄姓原在溪东山下子建有始祖祠,后又在马子堀大楼里建奉祀一世祖的祖祠。于清康熙年间在径口城内中心地带,建奉祀六世祖及其传下列宗神主的井头祠“传芳堂”,二进三开间土木建筑,面阔16.9米,进深25.4米,建筑面积433平方米,占地532 平方米。中厅梁上挂着“国民党中央执委"、福建省主委陈肇英题匾“行道有福",褒奖黄姓族人捐巨资支援抗日前线。井头祠左边 建有大夫家庙“德馨堂',二进三开间土木建筑,面阔13巧米, 进深25.2米,建筑面积340平方米,奉祀十世祖荣禄大夫及其衍传列宗神主。黄靖之四子均为监生,其孙黄世桓任清南澳镇总兵,祠内梁上悬有“礼清在兹" “监生" “贡元"等多方匾额。井头祠右边建有奉祠黄靖总兵三兄,俗称三伯爷祖祠,二进三开间的土木 建筑,面阔17.4米,进深24巧米,建筑面积428.8平方米。祠内梁上挂着“典型堪式"匾,褒奖其支持黄靖总兵开创伟业的功德 径口城东西长190米,南北宽175米,占地33450平方米。城内建房108间,还建有奉祀十世祖的四伯爷祖祠“德福堂",曾建有 “径安祠" “通榜祠" “门口祠" “百世祠" “就街祠" “大伯爷祖祠"等,多数已拆毁建成住房。径口城设东西门,东门题庙“琴歌解阜",西门两处题匾是“千顷世第" “秋阳焕照"径口城是五通黄姓宗族发展的一个大本营,近几年来,“传芳堂” “德馨堂"  三伯爷祖祠"已先后修复 

五通黄姓昭穆字辈诗为“黄波编缮序,重义兴仁孝。廷仕国心承,龙文荣草井。英杰达皇朝,富贵耀宗枋。超群奕世昌,万里 定封疆"。五通、溪东和庄溪的庄尾共有五通黄元隆公派下裔孙 7676人,已传至24代,从十三世开始,先后有200多人迁往中国台湾、泰国,近年常有人回来拜祖 

(2)据民国年间庄溪黄观澜《黄氏族谱》手抄本记载:庄溪黄氏始祖应昌公(巧17 ·巧73)于明代中期,从本县三都西潭途洋尾(现白洋乡湖美村),因避难徙居二都林婆社下城子(现天桥行政村下城自然村),二世单传名质朴,三世拔林娶张大任之女为 妻,搬至庄溪溪边村居住,传下四子:我然、仁居、仁安、仁怀。 单传长房黄我然,传下五子:寅旦、有钦、君博、隆冬、约华。其 三子黄君博创居庄头楼,四子黄隆冬创居振溪楼,长、 五房仍居溪边大楼。于康熙四十一年壬午岁(1702)建成庄溪黄氏祖祠 “炽昌堂”,二进三开间土木建筑,建筑面积220平方米,祠前有 广场和半月形池塘,占地1200平方米。祖祠大厅神龛奉祀始祖黄应昌及其衍传派下列宗神主。祠内大厅对联是:“识热丹心三七男儿思共祖,昌茂碧叶万千支脉念同根。"其派系昭穆字辈诗为“乾坤定位开文国,全民超类耀宗祀,居仁立义垂诗训,嗣续英贤奕世扬"。庄溪黄应昌派下已传至18代,住霞葛庄溪村共有3巧8人 

2.江姓

据大元中保存的《江氏族谱》手抄本,霞葛中学退休教师江玉湘、小学教师江龙根保存的清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岁0 656)由江鸿渐编写的《江氏族谱》复印件,霞葛族人与广东阳江市于 2005年由江万商合编的《江氏族谱》印刷本,都记载了江姓“遭难不绝如线"的早期开基故事,概要为:元景炎年间,江百七郎之第五子江百十二郎,从永定县金丰里迁至诏安二都霞葛五通下涂自然村(其原名系“诏安二都林婆社龙乾保江寨甲"。江姓裔孙向上祖祭祀时,沿用此地名至近代)。元朝时,霞葛属广东潮州府海阳县管辖。江百十二郎选址蛇形结穴脑王字上,建造土堡,垦田纳粮百余石,一发如雷,丁多而悍,家富而骄。由于府县远隔,法令弗加,元泰定三年丙寅岁(1326),海阳县督粮通判委典史官到江寨催缴钱粮,族众受刑,集众抗暴,致委官顿足捶胸,呕血而死 衙役回府申祥,府衙派兵乘夜剿戳,赤族无遗。幸有出生于至治元年0321)的江启昌正六岁,跟着其姐住梅子潭(现天桥村绍兴楼对面,有遗址),同其兄江十郎的儿子江永隆时住东坑,免遭此难而后,叔侄二人承蒙梅子潭黄姐夫多方蔽掩,抚养长大,同住井边田寮,均分井边田产,建家立业,成为霞葛江姓9000多人的始祖 

 江启昌娶妻八娘,单传江宗贵宗贵娶妻生下五子:天生、天福、天禄、天寿、天全。大房江天生裔孙居住天堂、小元中,另有外迁广东阳江;二房江天福裔孙外迁广东普宁;三房江天禄裔孙外 迁广东饶平、普宁;四房江天寿裔孙住太平镇的大元中、上际头、 下际头,霞葛镇的寮屋洋、上坑头、下坑头;五房江天全裔孙住井边、下城、庄溪井北楼、司下村司昌楼等。

江十郎之子江永隆裔孙住绍兴楼、下楼、眼树下、下笼子。

江姓的昭穆字辈诗为“二世应明时,朝廷万选其,茂修光祖德,建立振鸿基"从十二世起,每字一代,已传至24代。

明天启四年甲子岁0624)出生的江生一,时住井边村,系启昌公九世孙,命格为四鼠夜游,长大后经营粮油生意、贩卖耕牛,积蓄大笔财富,置田亩数广量多,成为霞葛首富,娶妻沈氏、 田氏、黄氏,共传下五子:长子名高、字乐序,次子名见武、字奋揆,三子名云、字建勋,四子名熊,五子名韩。至清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岁(1700),经名师指点,在其庵下溪北岸的田产上建井北楼。此楼建在黄姓溪边村旁、庄头村对面,黄姓族人竭力阻止时有住天堂村的启昌公十二世孙江道生,庠生,为人淳厚积善,在诏安县衙任财粮官。祖孙合力,发动江姓全族裔孙和太平沈姓佃户,按名师勘测指定的井北楼址,圈围成直径80米、52开间,占地近十亩的大圆楼,日夜加班,兴建三层生土楼,由江道生在县城与黄姓老大打官司。等到漳州府、诏安县衙派官差到霞葛实地勘察时,楼将建完。第二年即康熙四十年辛巳岁(1701),在井北楼内建宗祠“追养堂 二进三开间土木建筑,面阔12米,进深8米,建筑面积2 ] 6平方米,奉祀始祖启昌公,而后裔孙奉祀生一和道生公及其传衍下的列宗神主。井北楼的建成,成为江、黄两姓各自聚族 齐心的一大焦点,成为两姓在霞葛竞争、均衡发展的一大事件。庄 溪黄姓于第二年才建成宗祠“炽昌堂”,形似虎穴,而江姓的“追养堂"形似狮穴,每年春节至元宵祭祖时,两姓燃放鞭炮多少常发生口角,成为争执至吵闹的导火线,清末至民国常发生摩擦。在宗族社会里,以居住地田园、山林、风水等的问题发生争执是常事,在相互制约中,求生存,共同发展。

3,林姓

据林姓《南陂族谱》“始祖本末"记载:始祖林向日,祖居宁 化石壁,元代中岁进士,任署程乡县教谕,期满欲回原籍,时遇元末乱世,于泰定五年(1328)由广东迁徙至诏安城外溪东乡(今西潭上营福鼎金村)开基立业,娶妻张氏,传下四子,原吉、原兴、原庆、原隆。其四子林原隆挈家定居于二都林婆社大塘唇,俗称下坪林,成为霞葛林姓一世祖,娶妻杨氏,传下四子:真成、洪孙、臭头、荫妹。其大房真成,传衍裔孙住南陂背屋,俗称背屋林;二房洪孙,三房臭头失记;四房荫妹传衍裔孙住南陂岭尾,俗称岭尾林。其大、四两大房传至六世已有27男,宗族逐渐发展壮大。至七世荫妹公岭尾房系,以原隆公为一世编制了从七世起的字 辈序诗是“明万一光宗,心期汝愈隆。开先宜继后,守法念群公"。真成公背屋房系,其以原隆公之父向日公人诏为一世,从十一世起编制字辈序诗为“天元从日仁,上德竖芳荣。欲汝敦和睦,允期毓愈兴"现在南陂共传至25代,共计6000多人 

林姓从十世至二十二世,先后有33人迁台,据在台北、桃园、嘉义、云林等地寄回的族谱资料上记载,现今共计6万多人 

据南陂八世孙林迈佳于清顺治十四年(] 657)编写的“筑南陂上堡"篇记述:由南陂开基原隆公七世孙林双溪与族兄弟 若彬、若清、若阳、若添、若福梦、若大庆、若廷贵等8人,于明嘉靖三十八年(巧56)以筑土堡,保一方平安,发动族人历经一年多的努力,建成东西宽172米,南北长1 10米,建筑总面积 18920平方米,墙厚坚固的南陂土堡。而后,在土堡里建林氏大宗祠“怀德堂',二进三开间土木建筑,建筑面积268平方米,奉祀开基祖原隆公派下的列祖神主。当时的林松风为寨长,因守土堡,有效地抗击秀篆吴襄(湘),饶平张琏带兵前来骚扰。而后近一百年里,宗亲得以生聚,子孙得以繁衍,岁时伏腊,长幼欢欣,昭穆秩然,吉相庆、凶相吊、贫贱患难相依持,宗族人力得以发展。

林迈佳还在明万历四十七年(1619)写的“祖先功德"篇里,记述双溪公的原名叫深,字明远,号双溪,好学有礼,才智过人 他带领乡勇,按知县龚有成调令六在参加征剿吴襄战斗时,抓获了一个胡氏老人。有乡勇提出用老人祭旗以图吉利,双溪公及时制止,并说老人憨厚善良,不是贼首,应加以抚慰放回秀篆山村,改用牲畜祭旗。征剿吴襄得胜后,他用分得的酬金在秀篆山村购置田产。至其48岁时,前往秀篆山村收租,遇上胡氏老人之子胡善班,相交至深。胡善班得知双溪已娶官氏为妻生下二女无男,认为父辈恩人不该无后,托人撮合,将其24岁的次女许配给双溪公为侧室。双溪公明媒正娶了胡氏,九年间传下八子二女。官氏、胡氏和睦,尽心养育子女,后八子中有六子传有后代。至明末,仅双溪一脉就已传下曾孙70人、玄孙40人,南陂林姓族人由此得到了较快传衍。又据南陂九代孙林一让(别名时修)编写的《南陂守御土堡传》:清顺治五年至十六年(1648一1657),八世孙林恭修策划守 御南陂土堡方略,在土堡四周、三座门楼上增设七座铳楼,安置火铳,成为山区防御中最坚固的一座大土堡。林恭修故后,由寨主林巨角、林辈采组织土堡内族人,先后同霞葛黄朋五、黄华、江惠锡、江景融、陈朋、官复宇等人组织的乡勇多次交战,并与前来催缴征饷的国姓爷(郑成功)部将海镇余新、万礼义军对抗,拒不缴纳征饷。而在镇总王邦俊、诏安知县欧阳明宪派兵支持下,他们 先后杀死黄朋五、黄华、江惠锡、江景融等人,赶走居住桥头村的官姓族人,使南陂林姓与霞葛的黄、江、官等姓对明清政权交替持 有不同政见,而引起对立争斗,结下了世族怨仇。

 在霞葛田野调查中,据老人们讲述,清光绪年间,霞葛的江、 黄、林三姓族长,请秀篆青龙山华角村的宣化佬做中讲和。宣化佬长年在霞葛教书,为人忠厚,选定每年在双溪口中心坝迎请龙山岩 观音菩萨演戏时,要求三姓族长都来出资,各演三台戏。而事先同 戏班班主讲好,演九夜戏,每晚不重复,戏文内容是劝世文、将相和之类,族长们都得在台下一起看戏。大家一起看戏,议论剧目中的劝世文,获得教益,悟到同住霞葛大地都应以和为贵,化干戈为玉帛,互让互助,才能共同发展,并在议事地点镇龙庵立下“乡和乐”碑记(碑文已残缺)。为感谢宣化佬的安排,各自回村后,对裔孙加强道德教育,并先后赠送给宣化佬较丰厚的酬劳。而宣化佬用三姓族长赠送的酬劳,在秀篆华角村建一座“梦笔杆"小楼 后人为该楼题写对联为:“梦幻俱进随时趣,笔意纵横有古风' 




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QQ|漳州市客家文化研究联谊会在漳官陂霞葛分会 ( 闽ICP备16019767号 )  

GMT+8, 2020-2-24 12:24 , Processed in 0.042325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guanbixiage X3.2

© 2001-2013 -haka  Design: �������

返回顶部